打篮球的篮球解说员 “村BA”“大汉之源”凝聚乡村磅礴力量

周六下午,虽然天空飘着小雨,但浙江省诸暨市安化镇勤荣村54岁的村民黄凌峰早早吃过晚饭,准备前往体育场。 村里有几个邻居要参加比赛,她想在开幕式上打鼓加油。 “我不太会说话,但每次篮球比赛我一定会来给他们加油!” 黄凌风说道。

此时,在距离诸暨800公里的江苏省沛县七宝村,大学生刘天奇也从徐州的学校赶回家,参加村里举办的“村界杯”足球赛。 “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村里比赛的球员,经常带我去踢足球,足球早已融入我的血液里。”

“西施故里”、“袜业之都”、“刘邦故里”、“汉源”是诸暨、沛县的标签,而“村巴”、“村界杯”正逐渐成为品牌推动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举措,正在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展示中国现代地方风貌的新窗口。

以竞争为媒介,凝聚乡村伟力

“现在请今晚的主角——17支队伍上场……”诸暨安化镇“村BA”开幕式上,一位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正在用手机直播。 他叫黄伟飞,今年36岁。 “我的父亲曾经是镇上的主力球员,在我小时候就教我打篮球。 然而,我因伤不得不远离比赛,但我仍然放不下篮球,所以我成为了一名比赛解说员。 “黄伟飞的直播最初只有一百人观看,但自从去年《乡村BA》开播以来,观看人数猛增。”半决赛直播期间,有两三千人在线观看。同一时间。 后台数据显示,其中89%是诸暨本地人。 ”

诸暨人热爱篮球。 据《诸暨县志》记载,1911年之前,新式学校开设篮球课,使诸暨成为我国最早发展篮球运动的地方之一。 20世纪50、60年代,篮球运动在县内广泛流行。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泥脚玩、赤脚看”的现象。 村民自发集资举办运动会,成为一种时尚。 2023年,诸暨整合基层赛事资源,推出以乡村为基地的大型全国篮球赛——首届诸暨“村BA”,吸引23个乡镇街道281支球队近4000人报名,共进行681场比赛。 刚刚推出的第二届“村BA”一下子增加到311个村(社区)队,近800场比赛。

“诸暨人对篮球的热爱是刻在基因里的。” 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曾表示,“在诸暨,篮球是一项竞技运动打篮球的篮球解说员,是一种群众文化,是一个精神家园”。

和诸暨一样,作为当地文化的重要元素,足球比赛的符号已经深深融入沛县人民的日常生活。 据沛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勇介绍,七宝村、八宝村村民逢年过节或农闲时相约踢足球的传统延续了近百年。 相对简陋的体育场馆、临时组建的球队、变幻莫测的天气、不够专业的裁判,都无法阻挡当地人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游戏与排名或奖励无关,只是沉浸在运动本身的热情和激情中。

“乡村世界杯”上也有这样著名的一幕:80岁的老奶奶判断越位比场上裁判还准; 一名老人“因受轻伤无法脱离火线”,拿着吊瓶和输液看球。 ,被网友尊称为“铁杆粉丝”。

2024年春节期间,沛县卢楼镇七宝、八宝足协与沛县足协联合举办全民健身新春沛县“村界杯”农民足球邀请赛。 比赛吸引了来自4省1市的46支代表队参加,每场比赛观众人数超过1万人。

在诸暨、沛县,“村巴”、“村界杯”的火爆并不是因为一时的交通,而是因为篮球、足球项目承载了太多人的乡愁,体现了当地村民的富裕生活。 也凸显了乡村新面貌。

诸暨市安化镇官亭村村民何伟丽一直在杭州工作生活。 听说镇上有篮球活动,他开车一个多小时回来了。 何伟丽说:“不为别的,就是对篮球的热爱,对家乡的支持。” 在“村界杯”比赛现场,从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刘天奇希望今后能继续在村里踢足球,为村里的青少年足球事业做出贡献。 培训有贡献。

村里的比赛是大家共同的记忆和思考。 村赛的火爆,再次让大家关注家乡,回归家乡,建设家乡,凝聚家乡腾飞的磅礴力量。

诸暨市五泄镇五泄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姜国辉表示,目前,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年轻人进城,老年人留在村里”。 “村BA”已成为当地村民和家庭、村庄维系乡愁和友谊的一种方式。 作为亲情的桥梁,“现在通过比赛,很多年轻人回来了,这是我希望看到的。” 蒋国辉说道。

以竞争促治理,构建幸福乡村生态

作为围绕群众的活动,群众是诸暨“村巴”和沛县“村界杯”的主角。 开办诸暨安化镇“村BA”开业队员报名表。 个体户、教师、公司员工、法庭调解员、大学生、印刷厂厂长……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 在场边观众的欢呼声下,张能听到“爸爸加油”、“叔叔加油”的童声。 虽然场下大家身份各异,但走上场上都是“村里的骄傲”。 该游戏允许每个村民参与。

诸暨市篮协主席黄胜华表示,对篮球的怀念必须有完整、公平的竞争机制来保障。 按照规定,“村BA”不能邀请外援,必须是本村或户籍(含户籍)在本村的村民才能参加。 白天,他们务农、劳作、做生意。 晚上,他们一换好队服,穿上运动鞋,就上场打比赛了。

石明松是沛县八宝村村民,也是安国镇中心小学的老师。 他说,“村界杯”足球赛的组织者、运动员和裁判员都是七宝村、八宝村的村民。 体育场位于村里。 没有上锁的大门,也没有比赛门票。 每个人都可以入场观看比赛。 取消开幕式的繁文缛节,由村支书宣布比赛开始即可。 裁判员、运动员和现场解说员均是七宝村、八宝村的村民,充分体现了村级比赛村民说了算。

王志勇表示打篮球的篮球解说员,“村界杯”是村民自己的足球比赛,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是“有所作为,不有所作为”。 村民赛事由村民组织,政府放大“村界杯”带动效应,推动体育整体进步。 2019年,江苏抓住机遇,推进社会足球场建设。 在多个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利用村里废弃的采煤塌陷地修建了一个标准的足球场。 这是该县第一个正规足球比赛场地。 为了方便更多球队参赛,还修建了一条通往村边杯体育场的新道路。

县村协会的分工合作,成为推动当地全民健身深入发展的主力军。 无论是赛事的组织和决策,还是比赛方式和比赛规则,均由村足球协会和县当局共同决定。 七宝、八宝村足球协会成立于2023年4月,是由乡村足球专家组成的地方体育组织。 负责赛事的策划、组织、场地准备、宣传和执行等工作。 沛县足协积极参与比赛,主要负责配合县当局招募裁判员、安排赛程、进行现场裁判等工作。

“村界杯”足球赛的举办,盘活了体育设施,调动了大批群众以多种形式参与的积极性,活跃了足协等社会组织。

诸暨市在政府领导下,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一切致力于篮球发展的组织和个人广泛参与的篮球发展新格局,充分激发了广大篮球爱好者的积极性。广大群众和草根协会会员、企业会员和个人会员自下而上进行创新,让篮球运动保持活力和活力。

诸暨市“村BA”竞赛组委会副秘书长杨彬彬表示,“村BA”由当地教育体育局、媒体中心、篮协主办。 政府不占用财政资金。 “我们不是盲目办比赛,而是以人为本,办人民的赛事。”

基层村赛植根于当地乡村,其背景是相同的当地文化和人文情怀。 它既是群众对新时代乡村建设发展的期盼,又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

“没有什么是游戏解决不了的。” 这已成为诸暨、沛县村镇干部的共识。 村民、村社、干部、小组之间紧张的关系,通过篮球、足球得到缓解。 沛县卢楼镇党委书记张海晓说:“通过长期的足球比赛、观看比赛,大家对体育精神有了具体的感受。村民之间很少发生斗殴事件,打牌、赌博等不良社会习惯也基本戒除。”七年来,八布、八宝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

杨彬彬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诸暨电网特高压建设项目在前期准备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按照规划,变电站的建设需要搬迁道林山村的多处坟墓。 对于村民来说,这是很难妥协的。 事件。 随后,双方进行了一场友谊赛。 比赛结束后,情绪得到了宣泄,建立了信任,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从此,双方的篮球友谊赛成为了常规赛事。

与赛星大队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村BA’不是企业,但必须以市场化方式运作。” 杨彬彬说道。 诸暨的篮球赛不仅成为全市最受欢迎的赛事,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作为诸暨市“村BA”的比赛场地,五泄镇文体中心以“跨村共建、团队协作、共同繁荣”为宗旨。 五泄镇五泄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蒋国辉表示,文体中心由辖区六个村共同建设,将于2021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场馆不仅提供既是群众健身休闲的场所,又因“乡村BA”等活动,成为以赛促旅游的“共享财富之路”。

“没有商业业态,村里很难创造营业收入,但体育+旅游改变了这种状况。” 蒋国辉表示,赛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23年底,文体中心已承办省市各级各类赛事50余场,引进交通量13万余人次,为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农户每户增收4万元。

自去年5月1日起,《乡村BA》已在诸暨安化镇连续运行八天。 当地美食街每晚的顾客数量比平时增加一倍。 通过举办“乡村BA”等活动,点燃了安华夜间的烟花。 数据显示,2023年,安化镇凌晨2点后营业的夜宵店将超过100家,日均客流量近3万人次,其中60%来自外乡,平均家庭收入35万元以上。 带动近3000人创业就业。

在沛县,据有关部门统计,“村界杯”举办7天,七宝、八宝村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村界杯”已成为沛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人流就是商机。 2023年五一假期,每场足球比赛至少有4000人观看。 “来沛县,逛街、踢球、喝冷面”成为体育消费新亮点。 体育场附近的30个摊贩每个摊位每天的收入超过1000元。 2024年春节“村界杯”足球赛期间,还将举办“诗经里行走”、梨花节、沛县冷面羊肉汤等食品农产品展销活动。

“乡村BA”和“乡村世界杯”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IP。 诸暨设立了“安化大牛”、“白塔湖大鹅”、“草塔羊肉”、“软石炒子”、“铜山烧”等乡土乡土奖品,七八堡村的奖品也大多是本地的。 鸡、鸭、鹅或者其他农副产品等。 在“村界杯”比赛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比赛中场休息时打篮球的篮球解说员,男女老少,穿着皮鞋的人或者穿着汉服,只要愿意,都可以上场进行“定点射门”,命中球门。 中间的大铁盆里,鸡鸭都被捞走了。 穿着汉服、带着孩子为参赛者加油的沉凡凡,一击命中,带着小鸡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诸暨篮球有着明确的发展规划,秉承“多球场、少赌场、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的理念。 全市所有行政村至少拥有篮球场1个、健身路径1条。 到2011年,拥有2232个标准篮球场,被上海基尼斯认定为“全国拥有标准篮球场最多的县级市”,户籍人口108万,篮球人口超过20万。 同时,还采取院地共建模式,村集体共同建设运营,企业和村贤投资建设,让“没有篮球就没有诸暨”成为诸暨最响亮的口号。

“哪里有足球比赛,哪里就是这座城市的热点。”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詹晓春说。 “诸暨人‘南方人’的特点和北方人对篮球的胃口很吻合,篮球文化与诸暨的经济社会、人民生活高度契合。”目前,一座拥有18000个座位的顶级篮球中心,已建成浙江省单体规模最大、全国前十之一的单位,足以承办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和美国职业篮球协会。 篮球联赛(NBA)中国赛等顶级赛事的需求。 优化赛事经济溢出效应,诸暨正在向篮球之城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