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73:69的比分爆冷战胜“九冠王”华侨大学队,历史上首次进入全国八强。
球队主教练罗小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这个结果是一个巨大的惊喜,比赛开始前他的预期是球队能够小组出线,进入南区16强。
“当终场哨声响起的时候,所有队员都很激动,互相拥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队长王亚豪仍难掩激动之情。他告诉九派新闻,“当时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有点不知所措!”
网友们纷纷为他们加油,面对热烈的讨论,有人好奇,一支还没有夺冠、只闯进八强的队伍,为何会引起如此共鸣?
重庆文理学院男篮战胜华侨大学,挺进CUBA八强。
【1】从区域赛区小组垫底到全国前八
“当终场哨声响起的时候,全体队员都很激动,互相拥抱,我大脑一片空白招募篮球队员公告,有点不知所措!”回忆起战胜华侨大学的情景,重庆文理学院男篮队长王亚豪仍难掩激动之情。
他告诉九派新闻,重庆文科男篮只有12名队员,从地区赛到全国赛,队员们都饱受伤病困扰,至少只有六七名队员能参加训练,“虽然很艰难,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重庆文理学院男篮闯入全国八强。直播视频截图
为什么只有12名球员?这和重庆文理学院篮球招生有关。
2011年,学校获得招收高水平运动队资格,但2016年,高水平运动队篮球项目招生政策发生改变,每所学校每年可招收的学生人数缩减为5人。
从运动员角度看,体育专项考试类似于高考平行报名,如果没被名校录取,还可以继续参加其他学校的专项考试。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争夺十分激烈,清华、北大等名校在体育招生上也占有优势。
相比名牌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在篮球队员招募上显得有些吃力。据新华社报道,由于找不到足够多的合适队员,重庆文理学院每年的5个名额几乎都用不完。无奈之下,球队主教练罗小军只好从普通学生中挑选队员补充球队阵容。
2012年,重庆文理学院队首次参加CUBA西南赛区比赛,小组赛全部落败。2015年招募篮球队员公告,重庆文理学院队夺得西南赛区第四名,首次进入全国16强。2017年至2021年,球队连续五次夺得重庆赛区冠军,两度进入全国32强。2022年,重庆文理学院男篮历史性突破,闯入CUBA八强。
球队主教练罗小军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坦言,这个结果让人惊喜不已。比赛开始前,他就预计球队能小组出线并杀入南区16强。看到队员们小组赛状态极佳、愈战愈勇,他对1/4决赛、1/4决赛更加燃起信心,求胜欲望更加强烈。
【2】打通就业渠道,招收篮球学生
据新华社报道,教练罗小军介绍,1996年至2009年,球队缺乏训练保障,在老校区的室外水泥地上训练,每天训练前都要派两名球员去挑山泉水给大家喝。2011年,球队迁入新校区后,训练场上搭起了塑料雨棚,但仍然没有木地板。直到近几年,学校与永川区政府联合修建了篮球馆,球队才有了标准化的训练场。
训练条件更好了,队员们训练也更加卖力。队长王亚豪告诉九派新闻,球队周一到周五会训练一整个下午,重点练习团队配合和体能。因为在场上面对身高臂展等身体条件更加出色的对手,体能和经验尤为重要。
“对手的身体条件比我们好,我们会以打消耗战、小配合为主,用身体优势弥补不足。”王亚豪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队员们都会自行练习,参加各类篮球比赛,磨练篮球技术招募篮球队员公告,积累比赛经验。
重庆文利男篮在赛场上。图片来源:受访者短视频账号
王亚豪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打篮球,初中一年级开始接受系统训练,在高中联赛中被主教练罗小军看中,最终加盟重庆文利男篮。
罗小军最重视的是招募篮球人才,他曾到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寻找有天赋的孩子。然而,罗小军发现,仅仅招募球员是不够的,还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球员毕业后,罗小军会到重庆本地企业走访,为学生推荐就业。在球队连续多年夺得重庆赛区冠军、跻身全国32强的同时,获得荣誉的球员也收到了不少工作邀请,有的进了央企、国企,有的成了体育老师。正是因为就业渠道的打通,学校才得以招收更多优质的篮球学生。
进入全国八强后,重庆文理学院男篮正在积极备战接下来的比赛。
即便在酷暑中,队员们依然坚持高强度训练。“训练很紧张,很累。”谈及7月29日对阵清华大学的四分之一决赛,王亚豪说:“保持心态平和,努力拼搏,争取打出好成绩。”
九派新闻记者 马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