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天湖风景区高山户外滑雪场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享受冰雪“盛宴”。 (资料图)
3月26日,2023桂林马拉松在桂林中心广场拉开帷幕,掀起了桂林城市体育热潮。 (资料图)
市民体育健身设施日趋完善。 图为市民在秀峰区桃花湾建成的广西首个高品质、高标准的“智能运动健身区”享受休闲健身。 (市体育局供图)
我市创新性举办首届趣味运动会暨市政府机关“七一”主题实践活动,激发机关干部体育热情。 图为参与活动的机构官员。 (市体育局供图)
“晚上我们一起去打羽毛球吧。” “天气真好,我们去健身房打篮球吧。”……如今,桂林市民热衷于吃吃喝喝已经逐渐成为过去式,运动健身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人们。 单词。
于是,清晨的阳光下,在各个公园、广场、居民区,人们在广场上跳舞、跑步、打太极拳,开始了充满活力的一天; 当日落即将结束时,在绿色的田野和体育场里,人们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打充气排球来燃烧卡路里。 在桂林这片最美的风景里,到处都是热血沸腾的呐喊、大汗淋漓的欢笑。 每个人都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全民健身深入人心,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
2022年,桂林市、阳朔县分别被授予广西第一批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城市、模范县(市、区)荣誉。
全年举办群众性活动400余场
“拓达必胜!” “抬脚射门,球进了!”……4月24日晚,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五人制足球体育场,第23届桂林市五人制足球锦标赛总决赛1/2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帷幕,吸引了无数球迷前来助威,成为今年春天桂林最受欢迎的群众性比赛之一,深受市民喜爱。
如今,随着疫情阴影消散,在桂林市委、市政府的规划部署和市体育局的组织指导下桂林市五人制足球比赛,每月都会举办桂林五人制足球锦标赛等精彩的群众体育比赛甚至每周都会去桂林的某个城市。 激情“战争”在体育场或场地开始。
桂林市群众篮球运动会(县队组)(城市组)、2023年桂林马拉松赛、2023年市政府工会春季系列文体活动比赛、桂林市社区运动会、桂林市第二十一届乒乓球赛……一系列体育赛事蓬勃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体育健身的热情和动力。
“疫情前,我们常年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和赛事400余场,做到每周有活动、每月有比赛、全年无休。” 桂林市体育局负责人说。 即使在受疫情影响的三年里,我市始终通过线下和线上的形式保持各类体育赛事不间断,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有效促进了人民群众的体质健康。 其中,2022年市县两级将举办桂林市青少年足球比赛、桂林市阳光健身舞蹈公开赛、市政府趣味运动会等各类群众性活动23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50万人次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品牌活动,“一县一品”、“一县多品”的全球品牌活动格局逐步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我市将全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承办第十五届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织254名教练员、运动员代表桂林参加烟花、花炮等17项重大比赛。珍珠球。 ,取得14金36银26铜的好成绩。 金牌数位居全区第三,奖牌总数位居全区第一。 这是桂林代表团参加全区近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最好成绩。
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升级
“小区内和小区外两三百米都有免费的健身器材,旁边还有儿童游乐设施。吃完饭后桂林市五人制足球比赛,不仅可以带孩子去滑滑梯,还可以跑步或玩耍’附近有铁。”说起日益丰富的体育设施,家住临桂区雁塘社区幸福美地社区的市民张先生笑得很开心。 他表示,对近年来桂林各级政府不断建设和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的情况“非常满意”。
像张先生小区这样的体育设施现在在桂林随处可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桂林市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桂林市五人制足球比赛,已获得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1.4亿元,广泛用于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全民健身等。中心、村(社区)篮球场、升级改造大型体育场馆,完善和提升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推动全市体育设施不断升级。
其中,仅2022年就申报各类项目219个,争取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4300万元以上,用于桂林市红色体育公园、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休闲体育公园、阳朔县兴坪龙井和平步道、龙胜自治县公共体育场标准田径场、足球场、荔浦市县级业余体校场馆等10余个项目建设(改扩建) 。
截至2022年,我市共有各类体育设施14869个,运动场地面积为2.75平方米,人均运动场地面积为2.75平方米; 建成健身步行(绿色)路径500余公里,建设体育公园12个,其中大型体育公园2个、足球场403个、全民健身中心2个。 同时,我市还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小型体育场馆建设。 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模式,实现城区“15分钟健身圈”和行政村体育设施100%覆盖。
下一步,桂林还将全力打造市、县、乡、村四级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全民健身便捷、可达的“10分钟便捷健身圈”。城市社区功能齐全、门类齐全。 服务优质、设施齐全的“15分钟功能健身圈”和“30分钟品质健身圈”。
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47.68%
体育健身设施不仅要建设好,还要让市民“玩”起来。
近年来,我市体育部门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战略,全面落实桂林市全民健身实施方案,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推动全民健身进程体育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以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各项工作。
2022年,我市将继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价开放政策。 全市17个大型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共计5610天。 举办70余场公益体育赛事,举办70余场体育讲座、展览等活动。 开展体育健身技能培训1.7万人次。 市县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达到100%,全年有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与此同时,全市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2022年,市级注册的个体体育协会、俱乐部82个。 先后举办户外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等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累计培训170余人次。 县(市、区)体育社会组织208个,国家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9985人,每千人口体育指导员3997人,为全市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统计,2022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7.68%,完成5.1万人的体质监测工作,全国体质合格率达到93.83%。
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不仅展示了桂林市民丰富多彩、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为正在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桂林注入阳光、活力和健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