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是一部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言情小说。 该剧讲述了杨氏三代杨业、杨延昭、杨文广在北宋抗击辽朝时,保卫北疆、精忠报国的感人故事。
在广东足坛,有一个真正的“杨家将”传奇——三代人同源相生。 为了同一个足球梦想,从梅县出发,绽放广州,走遍全国。
广东足球的“杨家将”是“南方足球”的开拓者和传承者。 他们见证了广东足球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也为越秀山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岭东花开
杨祥子:梅县足球现代化的开拓者
根据最近的足球考古证据,现代足球首次进入中国大陆的时间和地点是:1873年,广东省五华县场步镇元坑村。 梅县地区无疑是中国大陆现代足球的发源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梅县地区的足球文化逐渐形成。 当时,当地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足球课程,很多梅县的归侨也非常喜欢足球。 他们把最新的足球技术带回了梅县。 例如,1907年,孙中山派同盟会华侨领袖文景侯、谢一桥回梅县松口成立体育会,开办体校,进一步推动了足球运动的发展。在眉县。
1920年代,乐余中学、广益中学、东山中学、梅州中学是当时被誉为“梅县四强”的球队。 他们经常互相较量,场面十分热闹。 乐育和广益分别是德国人和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 梅州中学足球队自1917年校长李贯聘请华侨郑新贵、于国辉精心训练以来,在梅县独领风骚,称雄岭东。 城隍庙前阳武人杨祥子是当时梅州中学足球队的著名后卫,球风硬朗,脚法细腻。
这一时期,梅县足球运动的发展逐渐从学校走向社会。 杨祥子从梅州中学毕业后,首先在社会上组织了岭东足球队,在当地很有名气。 后来,杨祥子还担任了梅城镇的镇长。 1929年,梅城一群热爱足球的年轻人组建了强民足球队,此后发展成为“强民体育会”,杨祥子也成为了足球队的重要成员。
抗战爆发后,强民体育会全体会员奋起投身抗日救亡工作,并带领部分会员参加组织的“青年抗敌会”领导的由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 他们在梅县各乡镇举办慈善比赛、慈善演出、义卖活动,善款全部募集。 支持前线。 抗战时期,强民体协会员人数达到60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强民体协为梅县足球培养了大批人才。 时至今日,强民体育协会仍然是梅县足球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足球大家庭
杨祥子有七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杨家第二代子孙,皆以“孙”字头出生,取三字名,其中第二个字头应以“宇”字头。 七个儿子是:孙殿、夏孙、文孙、徐孙、孙飞、孙飞、孙禄。 由于从小受到杨祥子的影响,他的七个儿子中有五个从小就热爱足球,后来都成为了职业足球运动员。
杨家第二代“五虎将”合影,从左至右:杨飞孙、杨路孙、杨奋孙、杨旭孙、杨夏孙。
这五名职业足球运动员基本上都是从小在梅县强民协会接受训练的。 他们受到协会里的长辈和名人的教导,然后在全国各地展翅飞翔。 其中,老二杨夏孙是八一队的第一代国脚球员。 老四杨学孙、五老杨奋孙都曾就读于广东军政大学,接受过专业的足球训练。 当时,他们与曾学林等人是同学。 七岁的杨飞孙是广东队首届全运会男足的最佳射手,八岁的杨禄存是江西队的主力。 杨氏第二代“五虎将”均统治了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的中国足球。
杨家第三代都是“门前”,有三个字的名字。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从小就喜欢足球,其中有四人特别有天赋。 杨飞孙的长子杨宇峰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东队的著名球员。 次子杨焕峰师从陈玉良。 1989年代表广东队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击败辽宁队夺得冠军。 现在他开设了自己的体育公司来推广足球运动。
杨氏第三代“四杰”合影,从左至右:杨鹏峰、杨焕峰、杨玉峰、杨伟峰。
杨禄存的儿子杨鹏峰曾效力于广州松日、四川全兴、广州医药等职业球队。 他是一名来自广州的优秀本土前锋。 杨旭孙的儿子杨伟峰也接受了专业的足球训练,在广州体育学院踢足球,后来在广州电视竞赛频道从事足球报道。
放眼整个现代中国足球,足球领域出了三代人才,几乎只有“杨家”才能真正称为“足球世家”。
两只老虎向北
建国初期,广东足球支持内地代表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许多优秀足球运动员北上支援内地体育建设。 其中,杨家的两位代表人物是杨夏孙和杨禄存。
杨夏孙出生于1926年,是第二代“杨家将”的二长子。 建国前,杨夏孙是解放前强民体育协会“百斤”足球队的队员。 1950年,杨夏孙从南京中央大学体育系毕业后,被国家指派到空军航空学校担任飞行体育教员。 许多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空军飞行员和战斗英雄都是他的学生。
1952年,在首届全军运动会上,杨夏孙代表空军足球队获得冠军。 正是因为本次军运会的出色表现,杨夏孙被选入八一队。 在那个时代,八一队聚集了全国各地的精英,论实力,相当于国家队。 杨夏孙在八一队司职左翼,以吊射闻名。
1953年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八一队获得全国比赛冠军,杨夏孙是当时的主力球员。 1954年,杨夏孙随“8月1日”足球队访问保加利亚,个人打进9球。 1955-56年,杨夏孙入选中央体育学院队——这才是当时真正的国家队,在足球大师李凤楼(燕京大学教授)的指导下踢球。
1956年,南斯拉夫国家青年足球队访华。 中国队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迎战客队。 比赛结束后,毛主席亲自下到体育场接见双方运动员并一一握手。 杨夏孙是当时该领域的一员。
退役后,杨夏孙被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亲自任命,组建重庆职业足球队。 随后,他又被调往新疆、梅县等地执教职业足球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足球人才和骨干。
文革结束后,他结束了漂泊生活,被调回上海与妻儿团聚。 他在中学和职业中学任教,也让学校的业余足球队让人印象深刻。 2002年1月31日,杨夏孙去世,享年76岁。
杨禄存,1941年出生,是杨氏第二代最小的儿子。 和杨夏孙一样,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离开广东,支持内地足球建设。 20世纪60年代,他是江西省足球队的主力球员。
退役后,杨禄存一直致力于广州足球人才的开发和发现,先后发现和培养了高建斌、彭伟军、张建然、李辉等一批优秀球员。 他的儿子杨鹏峰也被培养成广州本土著名前锋。 杨禄存于2016年3月15日在广州去世,享年75岁。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南方足球”的杰出代表。
杨禄存和儿子杨鹏峰在一起。
杨飞荪:《南方足球》第一代射手
杨飞孙出生于1936年,是杨氏家族第二代第七代。 杨飞孙在梅县联合中学初中时就加入了强民体育协会,师从强民元老蓝干、杨云丽。 1955年,年仅16岁的杨飞孙就入选梅县足球队。 他是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 他以六战六胜、夺得冠军的成绩,为梅县队在全国足球赛区锦标赛武汉赛区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4年,广州成立了第一支职业足球队——中南白队。 球队由来自广州、香港、澳门和归国的球员组成。 杨飞孙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这群球员的努力,广州足球初步形成了短传渗透、边路进攻的鲜明风格。 1958年,成功从乙级联赛升入甲级联赛,开创了广州足球的第一个繁荣时期。 。
1954年,第一代广州队——中南白队,杨飞孙在前排左二。
1959年,广州队解散,并入广东队参加第一届全运会足球比赛。 广东足球首次被贴上“南方足球”的标签。 当时,杨飞孙是广东队的主力。 他不仅以其在左翼的良好意识和速度而闻名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而且还以其进球能力而闻名。 全运会打进7球,荣获最佳射手。
广东足球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球迷的认可。 杨飞孙、黄福孝、关慧芳、程宏燊、廖德英被球迷尊称为“广东五虎”。 杨飞孙和程宏森也因在左右两翼的出色表现,形成了南方足球“两面飞”的典型风格。 后来,他们双双入选国家二队,成为中国足坛的一代名将。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广东足球在与外国球队的比赛中保持着优异的成绩,被誉为“外战专家”。 杨飞孙是这一时期广东足球对外比赛中的耀眼人物。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1959年广东队与瑞典劲旅约尔格登在越秀山的一战。 当时,瑞典队刚刚获得世界杯亚军。 乌戈登队内有多名国脚,但杨飞孙领衔的广东队发挥了自己的特点,最终0-0追平了对手。 这场比赛也被评为广东足球对外战争史上的经典。
1964年,巴西马杜雷拉队首次访华,没有输掉国内五支球队。 在越秀山对阵广东队的比赛中,马杜雷拉虽然以5-3获胜,但却是访华期间五场比赛中失球最多的球队。 杨飞顺当时为广东队首开纪录。
20世纪50、60年代,广东队在越秀山的比赛场场爆满。 当时广东队的左边锋(图中右一)杨飞孙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无论是广州队还是广东队,杨飞孙都是领袖。 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在越秀山留下了无数的血汗。
退役后,杨飞荪一直在广州从事足球人才的培养和发现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杨飞孙慧眼识珠,发现了大器晚成的吴群力,成为中国足球史上的一段佳话。
20世纪80、90年代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杨飞荪还担任过职业足球报纸的主笔,担任过电视评论员,出版过足球专着。 他的文章和言论为当时广州足球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1995年,杨飞孙兼任广州太阳神俱乐部总经理。 杨飞孙是足坛不可多得的“会打、会写、会说”的全能足球人才。
退役后,杨飞荪在家安享晚年,并从事一些广东足球文献的编写工作。 闲暇之余,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每天早上去越秀山晨练。 2013年3月17日,杨飞孙在晨练时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7岁。他的侄子弟子无不感叹:他把一生奉献给了越秀山!
由一根连续的线继承
杨鹏峰:越秀山的情怀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杨飞孙的长子杨宇峰于80年代末入选广东队,司职左后卫。 在代表广东队征战全国联赛期间,杨宇峰经常在越秀山踢球,继承了父亲的情怀。 但对于更多的年轻粉丝来说,他们更熟悉的是杨家第三代传人杨鹏峰。
杨鹏峰是杨禄存的儿子。 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而爱上了足球。 在广东万宝青年队训练时,他师从另一位广东足球名将陈翰林。 杨鹏峰进入职业足坛后,随广州松日队出道,与文晓明、刘星等人齐名。 1999年,他离开广州加盟四川全兴。 此后,他为四川足球效力了6个赛季,见证了四川足球从甲A到中超时代的巨变。
2002年,四川队与来访的西甲冠军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 杨鹏峰打进四川队唯一进球,1-0击败对手。 此后,他就坐上了四川足球队的主力位置。 2003年,杨鹏峰帮助四川足球队获得足协杯亚军,这是历史最好成绩。 杨鹏峰和富力队现任主力王嵩在四川足球队时也是好朋友。
2006年四川足球队解散,杨鹏峰又落叶归根。 他回到广州,加入了齐武胜带领的广州医疗队。 杨鹏峰本人也很高兴时隔6年能够回到家乡球队为家乡球队效力。 在广州姚队的第一个赛季,虽然球队未能进入顶级联赛,但杨鹏峰却成为了当时广州本土的头号得分手。 能够在越秀山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感到非常幸运。
“我叔叔杨飞孙最喜欢给我们后辈讲的就是广东队的故事,所有这些故事的背景几乎都和越秀山有关。在他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喜欢足球,尤其是在越秀能够代表广药队在越秀山踢球三个赛季直到退役,我也算是继承了叔叔那一代的越秀山情怀,这种感觉永远激励着我在越秀山上不断前行。足球之路。”杨鹏峰说道。
退役后的杨鹏峰也继承了杨飞孙的“全才”。 担任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解说员,对当地重要足球赛事进行精辟的现场分析。 同时,杨鹏峰还以主教练和球员身份参加了珠超五人制联赛和首届十一人制广东省联赛。
今年足协杯,杨鹏峰带领的肇庆恒泰队通过了足协杯预选赛,并完成了两轮正赛。 平时,杨鹏峰也是广州时代之星、广东传媒之星的主力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