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的身体准备的新思路--上海中邦全运(甲组)足球队体能教练

《体能训练》,2011年3期,上海市体质协会主办

《体能训练》杂志(简称:TN):曹博士您好,球队最近一直在韩国训练。 为什么他们选择去韩国训练?

曹晓东(简称:董):是的,我们队最近在韩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集训,一共和韩国队打了7场比赛。 出国训练的目的无非就是增加球员的比赛经验,检验球队的训练情况。 毕竟韩国足球近年来发展很大,连续多年杀入世界杯。 它在技术、战术、体能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训练特点。 尤其是体能训练,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在韩国期间,我也和当地朋友聊天。 当他们谈到2002年世界杯时,希丁克对韩国队的诊断是,他们的技术很好,但身体需要加强。 当时,对于这一点的理解与韩国足协有些不同。 当时希丁克差点因此被解雇。 2002年世界杯的成功,对韩国队近年来对体能训练的认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足球训练梯动作_足球绳梯训练目的_足球训练绳梯间隔多少距离

TN:您对韩国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何看法?

董:前一段时间我和团队成员进行业务交流时,我给他们播放了一些视频片段。 其中有一些是2011年亚洲杯上韩国队和日本队的体能表现。 仅从身体角度来看,他们在比赛中出色的身体表现是:比赛中总跑动距离长、比赛中高质量跑动次数多。 这也是我们这几年在做高水平运动员跑步距离研究时得出的结论之一。 我这里主要讲的是“高质量跑步”。 高品质的跑步包括速度、敏捷、爆发力; 加速、减速; 控制、重心变化等等,这也是我这次去韩国比赛时的突出感受。 估计他们平时的训练都是在高压条件下进行的,所以虽然我们最近一直在强调球员的“低重心、高压”防守,但对方球员却丝毫没有慌张。 我个人认为,也许在同等条件下,国内对手已经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对于韩国这样的对手,在1v.1防守时需要调整与对手的距离。 这也对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运动员的体能表现尚未满足长距离、高质量的要求。 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现在追求的“重复性高强度活动能力”,它反复体现了多次耐力的要求; 高强度体现了单项活动的高质量。

TN:您认为体能训练最关键的方面是什么?

董:首先,我更喜欢用运动员的身体准备这个词()。 我们没有必要从概念上争论到底该用“体能训练”还是“体能和肌肉训练”等概念。 无论训练理论如何定义,我发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练们仍然习惯将与耐力相关的活动称为身体素质。 例如,如果一名队员能在比赛中跑步,则说明其身体素质良好。 只有速度快、身体强的人,才不会说球员的身体素质好。 训练理论书上所谓的体能包括:力量、耐力、速度……当然,如何定义很关键,但对于教练来说,最重要的是,首先不要遗漏训练中的每一个训练要素过程; 其次,了解不同培训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优先发展顺序。

从体能准备的角度来说,我个人把训练分为两部分,即以预防伤病为主要目的的训练和以提高运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训练。 当然,以预防损伤为目的的训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运动表现,提高运动能力; 提高能力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预防伤害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方面,根据我目前的认识水平,我的计划包括四大方面:力量训练、形体训练、SPARQ训练和功能动作训练。 其中,提高肌腱、韧带力量的负荷以及力量训练中的功能性动作训练部分,主要是为了预防损伤而进行的训练。

回到问题上来,我认为体能训练最重要的问题是主教练的理解。 过去几年,我们通常谈论“技术主导的项目组”和“技术和战斗能力主导的项目组”……其实我个人认为,达到最高水平的运动员一定不能少。 这里的最高水平是指世界最高水平。 并不代表全国最高。 确定这一点对于把握训练方向非常重要。 因为国际最高水平基本上代表了未来。 我们现在培养青少年,十年后培养运动员,十年后他们还要参加比赛。 所以仅仅以国内最高水平为标准,或者以他们的训练为模式,显然是错误的出发点和错误的方向。

前段时间听了国乒体能教练的讲座。 他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举了一个例子,某国手卧推达到110公斤,30米速度3.6秒,十级跳32米。 我认为目前国内大部分足球运动员都达不到这些指标。 但你说乒乓球和足球相比,哪一项运动对体力要求更高呢? 年初德国国足的体能教练来讲课时,说了一段让我记忆深刻的话。 他用赛车手和汽车来比较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的关系,用汽车来比较运动员的体能。 他表示,无论赛车手的技术有多好,如果没有好车,也就是没有好的身体,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如果主教练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体能教练的职能就变成了训练员,体能教练就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另外,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在高水平上谈论体能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如果只看中低水平,确实有一些技术好但身体素质差的人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但这不是趋势,也不代表未来。 因此,青少年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均衡发展。 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未来的对手,十年后的比赛。 您不能应用当前的标准或以前的成功模型。

足球训练梯动作_足球训练绳梯间隔多少距离_足球绳梯训练目的

TN:主教练对体能准备的理解以及他在训练指导中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 但从体能训练职业本身的角度来看,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董:美国体能协会的《体能与力量训练基础》一书中有一个很小的章节,讲了训练周期化足球绳梯训练目的,即训练周期的安排。 我个人认为这一部分非常重要。 。 手段和方法固然很重要,但在特定的时间内练什么、什么时候练、练多少更重要。 我认为训练周期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然,练什么、练多少的问题涉及到运动员的性别、年龄、个人特点、特殊位置要求等,这需要需求分析,即测试和个人情况分析。 当然,比赛的赛程也应该考虑在内。

TN:您从事足球训练和体能训练多年。 您认为国内足球运动员在体能准备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东方:

问题1:强调运动的数量特征而不是质量特征; 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 这里面的理论基础涉及到神经肌肉控制、生理学、生物力学等足球绳梯训练目的,这方面我就不多讲了。 例如,绳梯步法练习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练习。 步法强调快速和横向爆发。 但在实际练习中,我们的球员往往都是从跳跃开始。 这显然不符合练习要求和比赛要求。 因为你的脚通常是离开地面的,所以你在空中的这段时间就失去了再次改变方向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强调,玩家刚开始练习时,动作一定要清晰,步步连贯。 在此基础上,慢慢提高速度。

第二个问题是脱离特殊需要; 这方面还有更多的例子。 例如,在进行一般敏捷性练习时,运动员的重心往往很高。 当我们第一次要求选手以近乎平蹲的方式进行制动练习时,选手们往往会觉得这似乎很不专业。 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高水平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你自然会明白“比赛就是这样”。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求在进行深蹲力量练习时,运动员的体重至少要达到大腿与地面的等角。

问题三:培训过程中,反映部分培训环节丢失或注意力不集中; 一些现代流行的训练词汇传到了我国,比如核心训练、功能动作训练等,其实我们的教练也不是没有做过。 关键是没有重视,或者说我们的培训体系没有重视。 培训内容体系中包含的每一项内容都非常重要。 如果缺失或者不重视,必然会在某些方面出现问题。 比如我们现在说有些教练过分注重专长而忽视了全能训练。 诚然,专项训练本身与专项成绩的关系是最直接的。 但考虑到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必须注重全科训练。 比如前面提到的以伤害预防为重点的训练。 只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运动员才能进行“三服从一专业”的长期训练,实现长期持续提高。 您的身体无法再承受高强度的训练,而不是达到巅峰状态。 比如,有的教练甚至对体能教练提出要求,“力量可以练,但不能影响第二天的技战术训练”,即力量训练不能影响第二天的技战术训练。 ……”。 这几天,我们对多名运动员进行了功能性动作素质测试。 大多数运动员的功能性运动质量都存在问题,这意味着运动员受伤的可能性非常高。

问题四:力量训练重视不够。 不仅体现在对小肌力的认识不够,还体现在大负荷肌力的训练上。 这方面的培训匮乏甚至可以说是令人震惊。 这与主教练的认识和高水平体能教练的缺乏有关。 一些教练甚至认为力量训练会减慢运动员的速度。 一些教练担心力量训练会伤害运动员。

问题五:解决问题太形而上。 例如,利用速度训练来提高速度; 使用敏捷性训练来提高敏捷性。 找到你的限制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训练。 例如,国内某杂志上,有作者对比了中国和美国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发现我们做更多的速度训练,而美国运动员做更多的力量训练。 我认为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决定运动表现的因素,然后克服这些限制因素。 例如,限制耐力的因素包括中心因素、外围因素等。即使是现代耐力运动员也需要进行力量练习,因为力量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跑步经济性”。 那么我们就会找到一些训练方法来提高,而不仅仅是通过万米跑来提高万米成绩。

足球训练绳梯间隔多少距离_足球训练梯动作_足球绳梯训练目的

问题六:重视练习方法,忽视周期安排。 教练在安排训练时,要考虑练什么、练多少、何时练等问题。 但往往很多教练只注重练什么,也就是练方法(包括赛制期间的训练,能安排力量训练吗?备战期的训练什么时候足够?)

问题七:不重视测试。 我遇到的很多教练都不太重视体能的测试。 这方面必须改变。 通过体能测试,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薄弱环节,让训练更有针对性。 测试是培训的起点,也是反馈的手段。 盲目训练也是运动员受伤的原因之一。

TN:您目前是93、94年龄段年轻运动员的带头人,您现在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工作?

东方:

所有培训都是围绕提高特定能力来考虑和设计的。 当前足球训练的重点是提高运动员“重复高强度活动”的能力,这也是训练的中心点。 从目前国内外的对比分析来看,我们的理解是“我们的队员有一定的耐力水平,但比赛中高强度活动的距离和次数”相对较少。 “反复高强度活动”中的“反复”体现了对耐力的要求,更准确的说法是“间歇性耐力”,而不是一次持续活动的能力。 我们必须想办法提高运动员在“高强度活动”后快速恢复的能力。 这是关键点之一。 关键点之一是进行“高强度活动”的能力。 比赛时的“高强度活动”包括跑、跳等。一项关于精英运动员和非精英运动员特殊身体表现差异的研究提到,高水平和低水平足球运动员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方面:特殊的耐力和敏捷性。 所以,敏感性也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单从身体角度来说,决定运动员敏捷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起步、制动、核心、肌肉力量等足球绳梯训练目的,想要提高就必须克服这些限制因素。 一般来说,一是提高间歇耐力,二是提高单次高强度活动的质量。 最后一步,就是将这些运动员的能力与“足球”有机结合起来。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球员来说,这个年龄段是提升特殊能力的关键时期。 同时,这个阶段本身也是“力量和特殊耐力”发展的敏感期。 我们逐步加大了这方面的力度和力度。 同时,通过测试、观察、调查,发现运动员早期训练中存在一些训练内容的缺乏,如功能性动作练习、力量练习、增强式练习等。 因此,这方面也是工作的重点。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体能训练中还有一个我们容易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运动员的重心,即重心过高。 这是目前各个团队都存在的通病。 这个问题涉及到动作、力量、教练的要求等各个方面。 按照现代足球的要求,运动员如果不能完成低重心动作,往往达不到“进攻”防守的要求。 我们对选手提出了“低重心”的动作要求,同时在力量训练中也强化了核心和后链的力量。

当然,这个年龄段的人虽然已经可以承受高负荷训练,但在练习安排上必须强调“安全第一”、循序渐进。 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不要急于求成,避免过度训练。 同时,还应该教育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让他们认识到营养和恢复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