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刘志丹所在红军小学的小足球队员正在训练。记者张江舟 摄
昔日的志丹县,人们面朝黄土,背对天空; 如今的志丹县,农田已恢复为郁郁葱葱的绿色森林。 与此同时,足球正在赋予这座陕北小镇更多的内涵和希望。 近年来,志丹县共培养外籍足球运动员234名。
20世纪70年代,北京知青把足球带到了陕西省志丹县,组建了志丹县历史上第一支足球队。
那时的他们不会想到足球会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今,这里的很多孩子因为足球走上了一条与别人完全不同的道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足球也正在赋予这个小县城新的内涵和希望。
出国踢球
“妈妈,爸爸志丹县足球高家龙,培训马上就要开始了,代我向丁董事长问好,请他尽快把办理工作居留证所需的材料发给我。” 5月27日19时30分,高家龙父母还没来得及向儿子挥手告别,视频聊天就中断了。 电话那头,在世界另一端的德国,高嘉龙开始了新一天的训练。
高嘉龙提到的材料是为他与德国职业足球队签约而准备的。 2017年4月16日,来自陕北的孩子高家龙登上从北京飞往慕尼黑的飞机,开始了他的足球海外之旅。 他在慕尼黑巴特艾布林足球寄宿学校学习了三年。 今年即将毕业的他,希望能够得到德国职业足球队的青睐,继续磨练自己的球技,为未来中国足球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家龙从小就喜欢踢足球。 2015年,志丹县青少年足球队夺得陕西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男子A组冠军后,作为整场比赛中最引人注目的年轻球员,高家龙受到了志丹县足协的高度关注,并被推荐给志丹县足协。 在国外接受更先进、更全面的足球训练。 3年里,他从巴特艾布林足球寄宿学校队的替补球员开始,如今已经牢牢确立了自己作为球队主力球员的地位。 如今,高嘉龙拥有德国本土球员的身体素质和细腻的脚法。 他可以在中场和边后卫两个位置上发挥出色。
疫情期间,高嘉龙没有回家。 他只能通过微信发回自己模仿足球明星用脚撞纸卷、射门的视频来安慰父母。 虽然无法理解视频中儿子参加的“明星挑战”的含义,但高嘉龙的父母却不断称赞儿子很伟大,并鼓励他好好学习,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5月26日下午,志丹县城关小学学生发生群体冲突。见习记者 雪野 摄
事实上,高家龙赴德国踢球只是志丹县足球青训探索的一个缩影。 19岁的付洁被北京人和足球俱乐部选中。 同样19岁的孙航前往北京北大足球俱乐部踢中甲联赛。 梁家辉入选中国U20女足国青队……2010年至今,志丹县共向国外派出足球运动员234人(男球员130人志丹县足球高家龙,女球员104人),其中国家运动员1人,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22人,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150余人。 其中,10名球员进入国内职业足球俱乐部,25名球员入选中国足协“希望之星”和“玫瑰之星”,3名球员入选国家集训队。
扛起足球梦想的肩膀
在志丹县足球荣誉殿堂里,张晓健、杨在民、张鹭的名字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没有他们,就没有志丹县校园足球的今天。” 志丹县足协主席丁昌宝说。
张小建是一名北京知青,50年前来到志丹县加入足球队。 志丹县足球队成立后,他担任球队首任教练,培养了第一批志丹本土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 志丹足球梦想的播种者。
北京的知青走了,但足球还在。 1981年,张晓健的嫡传弟子杨在民组建市立小学女子足球队,并担任志丹女足教练20余年。 2015年7月,杨再民带领的志丹女足代表延安市在陕西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和陕西省校园足球联赛中双双获得亚军,创造了延安足球的历史。 作为张小健入队时的好友,张鹭推动了志丹县足协的成立,为志丹足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
当足协主席的接力棒传到丁昌宝手中时,这位前科技局干部、足球狂热分子终于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方向。 他全身心投入足球青训,将昔日的爱好变成了令人惊叹的职业生涯。 打开车门,浓浓的红牛味和香烟味扑鼻而来。 为了观看另一座城市举行的比赛,研究各地青训特点,连续开车十几个小时对于丁昌宝来说是家常便饭。
志丹足协有十几人,丁昌宝是先锋。 其他人也都为志丹足球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足协副主席姚功辉除了负责足协的日常工作外,每天还要到十几所学校检查训练情况; 冯海浪在管理少儿足球部的同时,还担任志丹县0910足球队的教练。 当孩子们想去外地玩游戏的时候,我就得去当长途司机……
志丹足球的青训之路能够走得又快又稳,也离不开一大批优秀教练员的努力。 许多在这个青训体系中成长起来的球员都选择在志丹任教,继续将对足球的热爱传递给孩子。
“这是一个对足球充满热情、远大梦想和美好愿景的地方。” 持有欧足联A级教练证书的塞尔维亚足球教练德拉甘·米拉德诺维奇一入住就到了志丹。 3年。 他说:“在这里,我看到了孩子们对足球最真挚的热爱,我喜欢和志丹的孩子们分享足球的快乐。”
坚定必胜的决心
“2003年志丹足球俱乐部成立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带孩子去打比赛,8年时间,我们连一场正式比赛都没有赢过。但我们没有放弃,我们活了下来!” 这段“黑历史”丁昌宝经常被人津津乐道,因为志丹县也是从那个时候摸索出了自己的足球青训之路。
5月27日上午,志丹县城关小学的学生在练习射击。见习记者雪野摄
2006年,志丹县“足球从小做起”战略正式启动,开始发展校园足球,从四所小学四年级开始试点,随后在全县推广。 2008年,志丹校园足球联赛开始。 全县各学校共派出男子、女子4支代表队参赛。 练习与比赛相结合,让足球不再“只是纸上谈兵”。
2010年陕西省中学生足球比赛中,志丹县足球队最终尝到了胜利的滋味。 也是从那时起,志丹县足球队在随后的青少年足球比赛中跻身前三名。 在全省,志丹县足球队结束了西安队多年来对省运会冠军的垄断。 走出陕西,这支来自小县城的足球队在多次全国大赛中都让上海上港、广州恒大等国内顶级青训球队黯然失色。
志丹足球能发展得如此迅速,除了足协和教练员的精心指导外,也离不开他们前卫的发展眼光。 2010年、2014年、2016年,球队分别前往韩国、德国、瑞典比赛学习,帮助青少年球员增长见识,将先进的青训理念带给更多志丹孩子。
目前,志丹县所有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其中1节足球课。 周内训练、周末联赛,志丹足球青训体系日趋科学、成熟。
2014年3月29日,正在德国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出现在志丹足球青年队与沃尔夫斯堡青年队友谊赛的看台上。 赛后,习近平对年轻队员们说:“我看好你们!我看好你们这一代人将来成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这是我的心愿。” 习近平总书记与小队员们的合影如今挂在志丹足协大楼最显眼的位置。 照片中被习近平拥抱的小男孩周雷雷已经从当年的男孩摇身一变成为现任志丹足球队助理教练。 “看来总书记的指示就在昨天。” 周雷雷说道。 也正是因此,周雷雷高中毕业后决定留在志丹县,回报志丹足球,为中国足球的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张江洲 记者 雪野
笔记
从校园足球看体教融合
张江洲
如今,志丹县所有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周都有四节体育课,其中包括一节足球课。 在激烈的足球比赛中积累的自我控制、遵守规则、维护荣誉和尊严的经验是青少年在课堂和书本上无法获得的,它们超出了强健体魄的意义。 着眼实际,这也将有助于解决学生高考成绩逐年提高,身体素质却逐年下降的困境。
校园足球的发展对于中国足球同样重要。 提高中国足球水平,需要做大分母,让更多人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中国足球必须从小抓起、从群众参与、从基层抓起。 这是提高知名度、提高竞技水平必须走的一条路。
目前,全国范围内积极举办校园足球比赛,不少学校也加大了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和培养力度。 可以预见,几年之内,将会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足球天赋的青少年,他们将在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中得到培养,为我国足球人才储备奠定坚实的基础。 足球人口的大幅增长、大规模的校园足球赛事和标准化的职业足球联赛,将形成培养人才的金字塔模式,同时为我国职业和业余足球场带来新鲜血液。 同时,高水平的校园足球赛事也将为赛事管理者和教练员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大批素质优良的足球人才将为我国足球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目前,体育强国的标准不再只是奥运金牌数、全民健身等单一概念。 必须立足于国民体育素质的提高,必须拥有繁荣的体育产业、公平的体育环境、完备的体育基础设施和具有突出国际影响力的A级体育赛事。 我们还应该看到,发展校园足球更重要的意义是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足球志丹县足球高家龙,从而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爱和终身运动的习惯。 推动体育与教育有机融合,培养高素质公民,是体育强国梦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