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全场数据就是明证。射门次数13比11,射正次数3比5,预期进球1.8比1.1,控球率40%比60%。可以说两队都有取胜的机会,曼城在把握机会方面做得更好。甚至可以说,曼城打进的两粒进球都很“奇怪”,一个是神仙进球,一个是匪夷所思。除了点球破门,曼联还有几次不错的机会。曼联的点球没有问题,万比萨卡的球确实打在了格拉利什的手上。中立球迷可以说格拉利什运气不好,但不能说这不是点球,这就是规则,也是VAR的意义。曼联上半场扳平比分的过程,也是因为曼城在开场闪电进球后松懈了。他们太执着于掌控局面,希望用最小的代价拿下决赛的胜利,导致曼联在20-30分钟的时间段内占据了场上的主动权。所以虽然众所周知曼城实力比曼联强,状态也比曼联好,但是曼联可以付出100%,而曼城有些顾虑,不能付出100%,这就是区别。这场比赛曼联确实拼尽了全力,但是曼城还要打欧冠决赛,为了避免伤病,这场比赛球员们并没有100%的进攻和逼抢。今天的曼城没有上个月对阵皇马时那么令人窒息,半场攻防压制皇马的情况今天并没有出现,曼联是赛季最后一场比赛,他们只有这些战术和底牌,而且都是明牌,包括唯一一个可以被替补队员使用的致命球员加纳乔。主力中锋马夏尔阵中受伤,主力边锋安东尼阵中受伤,主力中卫利马赛季报销,诸多不利因素对滕哈格的部署不利。赛前我认为曼联有两套战术可以选择,第一是押注前60分钟,第二是押注后30分钟。第一种首发选择是格纳乔在左路,拉什福德在中路,桑乔在右路,抢前60分钟,但是没有替补。第二种就是像今天的首发阵容一样,安东尼受伤布鲁诺-费尔南德斯被迫打边路,桑乔在左路拉什福德在中路,格纳乔作为替补拼最后30分钟,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格纳乔上场时比分打平或者不要落后太多。最终,滕哈赫派上格纳乔,比分1-2落后。
于是滕哈格选择了第二种留反手的方案,本场比赛他希望在加纳乔上场前,利用桑乔和拉什福德的速度,尽可能的消耗曼城的防线(尤其是两名边后卫)。比如凯尔沃克这边,下半场换下加纳乔,这个战术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桑乔几乎没有消耗沃克。布鲁诺费尔南德斯虽然出场,但他并没有在边路踢边锋,而是多回到中路或者肋部,变成了4132阵型,拉什福德和桑乔作为双前锋反击寻找机会,由固定支点战术(马夏尔在场)改为游击前锋的反击策略。这是滕哈格并不擅长的模式,这也是曼联在夏天选择中锋作为首发位置的核心原因。虽然没有消耗沃克太多的体力,但加纳乔上场之后还是带来了非常强的冲击力,曼联凭借吊射和禁区混战险些扳平比分,相比首发的桑乔,差距显而易见。不知道夏天滕哈格和穆塔夫会如何面对周薪29-35万英镑的队内第二高薪球员桑乔。从数据和表现来看,他是曼联四大常规边锋(拉什福德、安东尼、加纳乔、桑乔)中表现最差的,但薪水最高,合同还有三年。夏天是继续陪练还是外租找状态,当滕哈格和全体曼联球迷把希望寄托在一个18岁小子身上,而不是高薪高价的巅峰期球星身上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当然,他现在还不能跟曼城比,举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曼联1:3巴萨欧冠决赛,桑乔的周薪比曼城的贝尔纳多·席尔瓦和马赫雷斯的总和还多。
除了桑乔,德赫亚和埃里克森本场比赛发挥也不佳。我想,最近有多个可靠消息来源报道,曼联和切尔西为了提升埃里克森的位置,商谈了芒特的转会事宜。多个消息来源称,芒特是滕哈格力挺的,也是钦点目标,他既不是被高层逼迫的(如范德贝克、卡瓦尼、C罗、卡塞米罗),也不是招聘部门推荐的,完全是像利马和安东尼一样钦点目标。能不能买到、什么价钱买,都很难说,但埃里克森的位置应该尽快准备好。大伤归来后,他发挥不佳,体能也不足以撑整场比赛。至于他面对弱防线掩护不足的老毛病,更是没有办法解决,在弱防线的时候,他可以用大局观和传球拉扯对方的防线,但一些硬仗需要跑动和掩护机会的时候,埃里克森基本就隐形了。芒特是否在这个位置我不知道答案,但埃里克森肯定不是。当然,8、14、18中场三人的铁杆组合为曼联本赛季的成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但用三年合同、周薪15万免费签下老将,只能说是去年夏天的一个解决办法,就像冬窗租借签下的萨比策,只能应急一样。在布斯克茨离队,德容在曼联彻底失去铁杆位置之后,滕哈格需要想清楚B费、芒特、卡塞米罗的中场组合能不能踢出他想要的足球,也可以说,他在有芒特的阿贾克斯依然踢不出自己最想要的那种足球,中场依然缺乏推进力。芒特+拉比奥特?芒特有高价户口本+高薪(因为切尔西的续约工资不够他要走,所以曼联想签他也不能开低薪),加上高薪自由签约的拉比奥特(或者其他中场),再加上一个转会费基本要花巨资的9号中锋,如此巨大的投入,如果滕哈格下赛季只能拿到前四+联赛杯冠军的话,很难给他满意的答案。
最后说说德赫亚,总体来说他的问题跟埃里克森一样,不错但还不够好。从数据上看,德赫亚是本赛季英超金手套,零封次数最多,但从实际成绩来看,曼联在门将传球能力上已经落后于其他强队。近例曼联面对曼城、布莱顿,哪怕对方只用了二门将,他的传球能力也比德赫亚强很多。传球能力代表了防守队员与门将之间的距离,防守整体向前施压的程度,能否以门将为纽带释放后场的压力。英超传球能力不错的几位门将,比如埃德森、阿利森、拉亚、斯蒂尔,都可以依靠门将的精准传球将宽度最大化,后卫线也能整体前移。或许就像滕哈格赛前发布会上说的那样,德赫亚应该留队但下赛季将不再是100%的一号门将。曼联需要在夏窗引进一名实力雄厚的门将与德赫亚竞争,但我怀疑曼联是否还有足够的引援资金引进高水平的门将。此前曼联已经官宣了达洛特和卢克·肖的续约,这意味着夏窗基本不会在左右边后卫上投入。目前最明显的引援位置就是中锋,曼联至少需要一名,最好买两名,至少也要买一名中场。这两个位置都需要不菲的资金,因为小规模的引援不会对曼联的前场有质的提升,保守估计要花费1.5亿左右。能否引进一名高水平的门将与德赫亚竞争,或许要看穆塔夫和引援部门能否在夏窗卖掉多余的球员。但由于前些年的一系列白痴操作,曼联大部分球员的薪水都与表现不匹配,这些冗余球员要想找到买家,能不能卖个好价钱,难度可想而知。
比如曼联想要处理马夏尔,将他卖掉换钱或者加钱换一个中锋,但问题是马夏尔的下一家俱乐部,周薪25万英镑,合同一年,根本负担不起他的薪资水平,就算负担得起,也要大幅降低转会费报价。那么,当报价发给曼联时,曼联自然会因为太低而拒绝。久而久之,冗余人员会越来越多曼联1:3巴萨欧冠决赛,最后合同到期只能以自由球员身份离开。人财两空的局面,曼联基本无法避免。再比如如今的京多安,甚至可以说,京多安每个赛季结束都如同神一般,如今作为队长梅开二度,带领球队夺冠,上赛季最后一场英超,他替补出场,带领球队2-0翻盘夺冠。不过尽管如此,曼城高层还是不愿意给年事已高的京多安一份超过2年的合同,一开始只给了他一年,瓜迪奥拉要求了很久,最后高层妥协,给出了1+1合同的新报价。不得不佩服曼城的管理层曼联1:3巴萨欧冠决赛,如果是曼联,高层在看到队长的表现后,会立刻给他开出一份顶薪的长期合同,然后不久之后队长的表现就会严重下滑,鲁尼最近几年的合同就是一个例子。所以曼城的成功是有迹可循的,但我觉得京多安完全值得一份更长的合同,据说巴萨给他开出的是一份3年的合同,最后的结果我们拭目以待吧。
属于曼联的赛季结束了。在第一个赛季,滕哈格就拿到了联赛第三(75分)、欧联杯八强、联赛杯冠军、足总杯亚军,并获得了下赛季欧冠资格,并夺得了6年来首座冠军奖杯。正如我在上轮赛季全回顾中所说,无论足总杯决赛结果如何,滕哈格带领曼联的第一年都是一个成功的赛季。曼联在夏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补齐短板、清理冗余人员、更换老板等。当然,这个“成功”的标准只是针对滕哈格在曼联的第一年,而不是曼联应该有的“成功赛季”标准。相比于58分排名第六的那个赛季,这个赛季是成功的,但相比于过去那些辉煌的赛季,这个赛季称不上成功。承认并正视差距,不代表要趴下,只有每个赛季都比对手进步更多,才能更快的赶上对手,因为对手也在不断进步,不会等你。英超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本赛季的利物浦就是一个例子,仅仅一个赛季,他们就能从90多分,跌到60多分。很多对手,你在上一个赛季轻松击败,但一个赛季之后,别人努力补强提升,第二个赛季就被你轻松击败。今天不是曼联球迷希望的结果,但今天的比赛场面和比分应该可以接受,大家都尽力了。下个赛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