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定计划,足球巨星C罗和他的利雅得胜利队正准备于1月24日和28日分别在深圳迎战上海申花队和浙江队。
但就在比赛前一天,比赛被取消的消息突然传出。
1月23日晚20时30分,主办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C罗因身体原因无法出战,利雅得胜利队在中国的比赛推迟。 与此同时,主办方迅速公布了全渠道退款计划,承诺为来深圳观看比赛的球迷“报销”机票和酒店费用。
发布会上,C罗表示,“我想向中国球迷说声对不起,足球界有些事情是我无法控制的,我很伤心,我理解你们的悲伤。”
前期很热闹,但结束得仓促。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C罗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利雅得胜利推迟中国之行。
意外事件
此次C罗来华参赛的消息已于2023年12月17日敲定。
当时,利雅得胜利中国行主办方长信传媒正式宣布,上述两场比赛将于2024年1月24日至28日在深圳举行。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此次活动的前期谈判和前期执行都井然有序,进展顺利。 无论是门票的预售,还是比赛期间艺人表演的安排,在前期的营销宣传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就在今年1月21日晚,利雅得胜利队乘坐包机抵达深圳,当地电视台也进行了现场直播。
直播中,本次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语气自信地表示:“我们得到的消息是,C罗在日常训练中确实受到了一些伤病,但我们认为这是职业球员已经习惯的事情。这是事实,利雅得胜利俱乐部有着非常严格的体能恢复和训练体系,据我们目前所知,C罗将参加利雅得胜利中国之行的所有赛事。
主办方接受采访并确认C罗将亮相。
随后1月22日晚,C罗与利雅得胜利队出席了此次中国之行的欢迎晚宴。 “C罗敬酒”的话题一度成为热搜话题,晚宴主持人直播辟谣,表示当晚C罗敬酒的是菜单上的“银耳雪梨汤”。
但1月23日下午,突然传出C罗因伤缺席中国热身赛的消息,比赛可能被推迟或取消。 来自多个转播平台的足球评论员透露,他们收到了比赛取消的通知。 原定于当天下午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直接取消。 到了晚上20点30分,官方才姗姗来迟地传来“靴子落地”的消息。
一位接近长信传媒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C罗受伤是公开信息,最早是在1月19日左右被披露的,沙特和国内媒体此前都曾发布过相关内容。 当时,有球迷质疑C罗能否参加随后的中国行。
据内部人士透露,主办方综合考虑了票房、口碑,甚至与C罗出场相关的“商业协议”等多方面因素,声称C罗可以参加比赛,最终导致说法不一致,并引发了争议。公共关系危机失控。
“利雅得胜利队的中国之行很早就敲定了,围绕C罗的宣传也很早就发布了。但如果主办方在赛前公开表示C罗不能参加比赛,那还有谁会买票呢?” 知情人说。 人们表示。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主办方关于退票的措施被球迷和体育界人士认为“靠谱”。 有粉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收到了相关票务平台的退款短信,需要进一步处理。
罗纳尔多很生气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虽然C罗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是他第八次访华,甚至称中国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但短短几天内,仍然发生了很多令人惊讶的事情。 罗纳尔多对此不满意。
首先是C罗受伤带来的出场问题。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C罗受伤虽然是一次意外事件,但并不是私人信息,已经成为既成事实。
即使主办方明知情况,仍不遗余力“努力”,甚至在某次会议上劝说C罗“为球迷踢球”,这让C罗颇为不满。
根据目前国际足坛的惯例,俱乐部对待运动员伤病的理念更加“以人为本”。 除非球员在一些重大比赛中表现出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的决心,否则其余情况都要以医疗队的判断为准。 对于大多数职业球员来说,在这样的商业比赛中带伤上场是没有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C罗此前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今年,39岁的他将第六次率领葡萄牙国家队参加在德国举行的2024年欧洲杯,并表示将尽全力带回葡萄牙甲级联赛冠军奖杯。
因此,在今年6月的欧洲杯之前,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将是C罗职业生涯末期最重要的任务。
此外,因“C罗吐司”而成为热门话题的晚宴也让C罗感到不舒服。
在C罗看来,这场充满商业礼仪的场合,主办方出售了大量“席位”,而购买者大多是网红。 网红花完入场费后,通过直播等方式获取利润。 整个晚宴过程中,C罗都被签名、照片、直播所困扰。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在C罗来华之前,一家电商直播平台就通过中介联系了C罗的经纪人,洽谈直播带货事宜。 最终,由于商业化权利上的分歧,未能达成一致,这种形式被C罗本人及其经纪团队拒绝。
谁能想到,直播平台随后与主办方进行联合策划,最终说服利雅得胜利队以球队的名义进行直播。 然而,在随后发布的宣传海报中,只有C罗本人和他的网红搭档的肖像。 C罗和利雅得胜利俱乐部都对此非常不满。
主办方是否“内外脱节”?
事实上,对于C罗、梅西到场的商业足球比赛,向来不乏球迷“买账”。 这也是为什么相关企业不惜花重金获得授权并运营比赛的原因。
2023年6月,梅西率领阿根廷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迎战澳大利亚,获得满场掌声并实现盈利,让行业内外相关企业信心倍增。
然而,在复制这种“赚钱之道”时,常常会发生意外。 梅西和国际迈阿密的中国行,以及C罗和利雅得胜利的中国行,都遇到了重大变化。 梅西的比赛信息已经正式公布,但被迫取消。 C罗已经抵达中国,比赛仍“延期”。
可想而知,相关主办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背负着“必须盈利”的包袱,经营上也存在“内外脱节”,受到了外界的广泛批评和质疑。外面的世界。
据体育产业生态圈此前报道,利雅得胜利中国行单场出场费约为1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000万元)。
根据相关票务平台信息以及深圳大运中心容量粗略计算中国和巴西的足球比赛,C罗中国行门票需要售出5万张(官方价格分为6个等级,最低380元,最高4580元),均价约2000元。 只有这样才能覆盖成本。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在预售初期,C罗比赛门票的销售情况相当不错,但比赛开始前,各销售渠道仍有大量高价剩余门票,有一些折扣票出售。 所以具体的票房收入还是未知数。 就整个项目而言,票房收入或许不是最重要的,但B端投资收入更为关键。”
据体育界透露,不少赞助商对本次赛事的投入都与C罗的亮相“挂钩”。 如果C罗无法出场,比赛被迫举行中国和巴西的足球比赛,主办方可能会损失更多。 因此,C罗中国之行推迟而不是取消是否与此有关,目前无法证实或证伪,因为涉及商业机密。
在赛事运营方面,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娱乐体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丁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涉外商业体育赛事的成功案例其实很多,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无论是在竞争层面还是在商业发展层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内,举办比赛首先要注重流程合规。任何引进的商业体育赛事都是大型赛事,都需要各级部门的审批和工作协调。相关的立项工作、门票销售、市场推广、等等都要求保持足够的进度和周期,不要因为不遵循流程而赌博或冒险。”
“对于外界来说,中国体育产业人士需要与国外同行‘同频对话’,就商业理念和合同达成一致。”丁涛说。
“目前,由于环境不同,中外对足球和一些运动项目的理解存在差异。比如,国外球队普遍都很纯粹,在商务洽谈和接触时,国外的理解一般是来踢球的。”友谊赛或者热身赛,与中国强队竞争,顺便开拓中国市场。外国人也知道中国重视明星力量,但他们的初衷仍然是专注于足球,并且可能不会愿意把它包装成一场粉丝见面会,并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娱乐运作。”
“此外,短视频和直播目前非常流行中国和巴西的足球比赛,外国明星参与其中确实可以获得很好的流量效果。但外国明星的契约意识和版权意识很强,而且有规定。肖像权及相关商业权的使用,在合同签订之前,可以说是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
“另一方面,很多网红和平台有太多的‘低成本抢流量’行为,这会让外国人认为我们的生意不规范、不规范、不可持续。” 丁涛指出,事实上,体育产业的相关商业行为以及作为运动员,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中国体育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