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浮台号”的父亲为国争光了?

(点击查看团体照)

1936年6月26日中午,10岁的舒昌荣紧紧握住7岁弟弟舒昌耀的手。 此时,兄弟二人混在上海码头拥挤喧闹的人群中。 和大家一样,他们向一艘名为“康帝浮台”的游轮挥手告别。 舒长荣朝游轮上看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找到父亲舒宏。 当舒长荣“挣扎”地靠近游轮时,游轮喘了口气,离开了。

“康得浮动平台”的目的地是1936年7月举办第11届奥运会的德国柏林。这是中国首次派出大型代表团参加比赛。 中国媒体对此次活动给予了特别关注,有的报纸甚至派出记者随行。 然而,代表团的表现却始终不尽如人意。 每天报纸上出现的新闻基本上都是诸如“田径预赛××被淘汰”、“篮球队被淘汰”、“足球队未能出线”等新闻。

1936年8月15日下午,舒长荣与母亲逛街时,突然,上海街头一阵骚动,到处都听见小报童大声喊叫:“加号!加号!舒红”为国家带来荣耀!”

你的父亲为国家带来荣耀了吗? 舒长荣觉得难以置信。 他很快就买了一份报纸。 报纸上的标题格外醒目,“美加篮球决赛,我国舒宏担任裁判”。 舒长容有些疑惑。 他的父亲一直是代表团篮球队的助理教练,他怎么会成为奥运会篮球决赛的裁判呢?

70年后,记者在杭州找到了80多岁的舒长荣先生。 说起父亲舒宏,老人显得天真又骄傲。 他说:“那天,中国体坛兴奋不已,因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裁判。”

他是我国第一批参加中外裁判统一考试的国际级裁判员之一。

在旧中国,早期的体育比赛中没有“裁判”的职位。 据说,当时参加比赛的每个人都可以履行裁判职责——任何人看到犯规就只能大喊大叫。 后来,随着参赛者的输赢意识越来越强,就请来了一位“第三方”来担任裁判。 然而,“第三方”并不一定了解规则。 只要暂时告诉他一些注意事项,他就可以执法。 1920年代左右,很多常规比赛开始聘请外国人担任裁判,所以当时的裁判用语都是英文。

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裁判组织

舒宏,字厚信,1895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上海人。 高中毕业后,他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1919年,舒宏赴美国勤工俭学,在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学院学习体育。 1923年至1925年在克拉克大学攻读健康科学硕士学位。

1925年,舒宏回到中国上海。 为了培养中国裁判员,他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裁判组织——“中国体育裁判协会”。 1927年至1928年任总统。

统一考试成为中国首批国际级裁判员

1928年,上海正巧举行一场篮球比赛。 传统上,比赛的裁判将由外国人担任。 赛前,舒红向比赛主办方建议“涉及中国人的比赛必须由中国人来执法”。 但外籍裁判却拒绝让座。

在双方胶着的时候奥运会篮球比赛前宣告,有人建议所有申请担任裁判比赛的中外裁判统一考试。 试题将由当时最权威的“美国裁判协会”提供,试卷由“美国裁判协会”评分。 当时共有9人参加考试,其中4名中国人。 测试结果出来后,四位中国裁判中,得分最低的一位是88分。 其他五名外籍裁判中,只有一名获得了60分的最高分。 由此,四名中国裁判全部被接纳为“美国裁判协会”正式会员。 他们也成为中国第一批获得国际组织认可的国际裁判。 时至今日,舒长荣先生仍能脱口而出四位裁判的名字:“舒宏、乐秀荣、吴邦伟、蒋向清。”

篮球项目创始人奈·史密斯博士推荐——

他执法了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场篮球决赛

1936年柏林奥运会,篮球首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最终,美国队和加拿大队闯入决赛。 谁将执法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场篮球决赛? 尽管有多个国家的裁判报名,但国际篮联却犹豫不决。

篮球联合会对奥运会篮球决赛的裁判选择感到困惑

大家都同意美国裁判水平最高奥运会篮球比赛前宣告,但为了避嫌,千万不能用美国裁判。 至于来自欧洲的裁判,很多人也都摇头——原因是当时篮球传入欧洲的时间还不长,欧洲裁判未必能担负起重任。 随着选拔的进行,篮协官员注意到了舒宏的名字。 此人是中国队的助理教练。 他还在奥预赛期间执法了多场比赛,并表现出色。 我们就用他吧!

当听说决赛将由中国裁判执法时,美国队和加拿大队的队员顿时炸了。 有队员总结道:“从中国篮球队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奥运会篮球比赛前宣告,舒宏一定不擅长吹。” 有队员甚至讽刺道:“怎么能让‘东亚病夫’当我们的裁判呢!” 总之,球员们并不欢迎中国裁判。

两队教练都对舒宏非常信任。 当时美国队的助理教练杜平是舒宏在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学院读书时的大学同学。 他向队员们解释道:“我认识舒宏,由他来当裁判是最好的。” 前几天,加拿大队教练观看了舒宏主罚的一场比赛。 他想:“舒宏的呼吁很公平。”

篮球节目鼻祖保证门生选票

就在教练和球员各抒己见的同时,篮球项目的创始人奈·史密斯博士被邀请来到柏林。 国际篮联官员干脆将“困境”交给了史密斯博士。

一看到舒宏的名字,史密斯博士立即说道:“舒宏是我的学生,我向你们保证,他是最适合决赛的裁判。” 既然篮球鼻祖选择了舒宏,反对的声音自然就消失了。 。 但舒宏是怎么成为他的学生的呢?

舒长荣先生介绍,1919年至1923年,舒宏就读于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学院。 当时担任斯普林菲尔德学院体育老师的奈·史密斯博士组建了一支学校篮球队。 史密斯博士发现,舒宏虽然与美国学生相比身材矮小,但他训练刻苦,比赛时动脑筋,是一位很有前途的天才。

在史密斯博士的指导下,舒宏不仅篮球技术突飞猛进,还熟悉了各种篮球规则,成为史密斯博士最喜欢的学生。

中国裁判亲临现场,奖罚分明,备受好评

在“亲自挑选”舒宏之后,奈史密斯博士找到了中国代表团主教练马约翰,请他做出最终决定。 马约翰毫不犹豫地说:“这是我们中国人表现的机会,我们当然支持你的决定。”

在史密斯博士面前,马约翰显得自信满满。 但决赛前夕,他却感到有些不安。 这毕竟是决赛,容不得有任何失误。 于是,他问舒宏:“你敢叫比赛吗?” 舒红回答:“我很有信心!”

1936年8月14日上午,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场篮球决赛由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位中国裁判宣布。 当时,比赛在露天体育场举行,约有3000名观众。 为了支持舒宏,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前往现场观看了比赛。 遗憾的是,比赛过程中下起了大雨,红土场泥泞不堪,这让舒宏的执法更加困难。 最终美国队19-8击败加拿大队夺得冠军。 比赛结束后,史密斯博士从看台上走下来,亲切地拥抱了舒红。

据舒长荣先生回忆,当时上海《申报》、《新闻》、天津《大公报》等报纸对这场比赛进行了详细报道。 他们虽然极力渲染舒洪“为国争光”,但并没有批评舒洪的整体行为。 每场比赛的表现尚不清楚。 只有随团记者冯友珍稍微详细地介绍了一下,“裁判职位由中国教练舒宏担任,舒宏到德国后,被大会篮球委员会聘为裁判。多次执法,无私,赏罚分明,深受好评。

本期撰稿记者卢伟

舒长荣/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