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圆满落幕,中国体育健儿勇夺26金,回顾中国男篮历史性突破

中国篮球队员介绍_中国篮球队主要人物_篮球队员简介

女排的励志、国乒的传奇、羽毛球的感动……充满泪水与欢笑、充满激情与感慨的第31届夏季奥运会于2017年7月00日落下帷幕。北京时间8月22日。中国运动员共获得26枚金牌、18枚银牌、26枚铜牌。

毫无疑问,中国体育在世界体育界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个世纪前,中国运动队参加国际比赛的进程步履蹒跚,很多项目夺冠更是困难重重。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男篮。

这种尴尬的局面直到1921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原名“远东奥运会”,被认为是亚运会的前身)才得到改变——在那场比赛中,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赢得了第一届亚运会的冠军。国际比赛中的男子篮球冠军。其中,一位21岁的大学生运动员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他就是在中国百年体育发展史上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的体育教育家王耀东教授。

王耀东(1900-2006)

黑龙江嫩江人

著名体育教育家、西北大学终身教授

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西安分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陕西分会名誉主席。

王耀东一生致力于体育事业,执着教学,技德并重。他把体育运动同提高人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振兴中华的大目标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为人们关注的体育运动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

生于战争,幸存于死亡

1900年8月,俄军一路烧杀至中国瑷珲防线。同年9月27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嫩江县二郎屯,一名带兵与八国联军作战惨败的清军将领(营长)携妻儿出逃。战乱期间,他怀孕的妻子生下了六甲。生下儿子。

为了减轻负担,他决定忍痛抛弃孩子,但妻子坚决拒绝:“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永远不会抛弃这个可怜的孩子!”。

于是,这个早产儿王耀东终于在母爱的保护下获得了宝贵的生存权。

也正是从那时起,这个幸存下来的脆弱生命开始了它漫长而坎坷的传奇一生:在它107岁的生命中,它经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荣辱,见证了中华民族体育的沧桑巨变。和高等教育。

多年后,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中国篮球队员介绍,王耀东常常感叹:“在那一瞬间,是母爱让我活在这个世界上。”

体育救国,战胜强敌

王耀东小时候就喜欢在户外摸、爬、滚、打,尤其是跑步。就读于黑龙江第一中学,1918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补习班。

他性格“意气风发”,吃苦耐劳,体力强健,体育成绩突出。出生在战乱国家的他,对于侵略者嘲笑中国人民为“东亚病夫”深有感触。

因此,1919年7月他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并没有被英语、文学、历史等热门专业所动摇。怀着“体育救国”的信念,他毅然选择了当时受到歧视的体育专业。

1919年4月,王耀东在北京春季运动会上获得5英里和1英里长跑比赛的第一名。后来,他参加了第七届华北运动会,仍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正是因为这些优异的成绩,19岁的他就已经迈入了优秀“国家运动员”的行列,并逐渐为业内人士和观众所熟悉。

1921年5月,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王耀东就入选了中国男篮。

1921年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北京师范大学篮球代表合影

(右二为王耀东)

当时的中国男篮虽然云集了中国​​篮坛的优秀人才,但也面临着各种巨大的困难:除了正式比赛前的训练时间较短外,最让运动员们头疼的就是物资极度匮乏。状况。

据当事人回忆,“全队只有两个篮球,每个运动员只发了一件背心、一条短裤、一双布鞋。他们每天都要步行往返车站和会场中国篮球队员介绍,没有吃饱饭。”

当时,中国队的主要对手是称霸亚洲篮坛多年、连续四届远东运动会冠军、配备美国外教的菲律宾队,以及拥有极强实力的东方劲旅日本队。物质条件丰富。赛前,媒体和舆论都不看好中国队,球员们面临物质和精神双重压力。

然而,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中国男篮在比赛中敢于拼搏,闯过重重障碍,击败了包括菲律宾、日本在内的强敌,最终有些“不可思议”地夺得了冠军。

在与菲律宾、日本的两场激战中,中国队上演精彩反击。这两场比赛结束前的关键时刻,都是王耀东顶住压力打进了决定比赛的进球。 ,反败为胜,夺得中国男篮在国际比赛中的第一个冠军。 《中国篮球史》评价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主力球员王耀东为中国队获胜付出了努力。”

后来,王耀东在回忆录中写道:“这种情况让我深刻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足球比赛的胜利,更深刻地体现了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对光明的渴望和对幸福的追求。那个时候的强烈愿望。”

李涛在世界上有杰出的成就

1922年大学毕业后,王耀东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锦州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任教,最后来到了他“一生都不愿离开”的地方——西北大学。无论在哪里,他都光芒四射,成绩斐然:

在北京师范大学,他培养的篮球队排名全国第一;在北京大学,他执教的男女网球队总是名列前茅; 26岁时,他被选为华北运动会总干事,为当时北方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做出了突出贡献;抗战时期,西北大学地处陕南城固,条件十分简陋,担任学校体育卫生队队长的王耀东仍然尽可能地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他创办、执教并延续至今的西北大学男女篮球队,多年来多次在西安乃至中国比赛。在全国大学生竞赛中取得辉煌成绩...

中国篮球队员介绍_篮球队员简介_中国篮球队主要人物

年过八旬的王耀东教授为同学们讲解西北大学的历史

1949年10月1日中国篮球队员介绍,王耀东应邀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并收到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的任命书,担任西安市(直辖市)体委副主任。中央政府);

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西北分会副主席;

1952年出席全国体育总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

1952年与人合着《体育锻炼与指导》一书,至今仍影响中国体育界;

1979年,王耀东当选为中华全国体委副主席;

1983年9月,五运会结束前,他被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点名”,提出体育发展建议,得到强烈反响。万里副总理对他说:“你的讲话很好。《看报纸》……”

中国篮球队主要人物_中国篮球队员介绍_篮球队员简介

1999年9月,王耀东庆祝百岁生日。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吴绍祖亲自前来祝贺。同时,西北大学设立王耀东体育奖学基金。时任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的董鼎成这样评价他:“他的人生就像一场无限的篮球比赛,球场上的阵型变幻莫测,他总是在寻找合适的位置,发挥你的能量。”

淡泊而踏实

王耀东的传奇经历,让媒体记者自然成为他家的常客。

即使成为明星之后,他也丝毫没有改变之前谦虚低调的态度。每当我面对镜头时,我总是说:“像我这样的人,既没有文字,也没有先进的事迹……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不安……我一直主张做一个诚实、负责的人,而我极其反对傲慢。”公之于众,欺世盗名。 “淡泊而清醒,安静而深远,脚踏实地,认真做事——这是王耀东一直坚持的生活态度。

1984年,王耀东应邀前往洛杉矶观摩第23届奥运会。旧中国曾三度参加奥运会,却空手而归。洛杉矶奥运会是新中国重新获得奥运会合法席位后首次参加奥运会。

王耀东等前国家运动员在分离多年后终于在洛杉矶重聚。王耀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回顾中国体育界半个多世纪的沧桑,感慨万千。

中国篮球队主要人物_中国篮球队员介绍_篮球队员简介

新华社记者发表了题为《半个世纪后老兵相聚洛杉矶》的长篇报道。美国一家报纸对王耀东进行了专访,并发表独家文章《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84岁的王耀东自豪地投身体育界》。他把自己的照片放在显着位置,并称赞他“发音洪亮,走路敏捷,看上去六十岁左右”。

中国篮球队员介绍_中国篮球队主要人物_篮球队员简介

1990年9月,90岁的王耀东应邀参观第11届亚运会。他应邀走上主席台,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同观看开幕式。亚运会期间,政府和体育界为他举办了90岁生日庆功宴。

60岁时,王耀东亲笔撰写了35万余字的回忆录和5万余字的体育史料,记录了百年体育界的沧桑巨变,为中国体育史的编纂提供了宝贵资料和陕西体育纪事.

中国篮球队主要人物_篮球队员简介_中国篮球队员介绍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王耀东仍然时刻关注着中国体育界。看到中国申奥成功后,他感触良多,他说:“我会努力身体健康,直到奥运会举办的那一天,亲自去北京,亲眼目睹这一壮举。”当奥运火炬在北京点燃时!”

不幸的是,2006年,王耀东因治疗无效去世。这位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沧桑的老人,平静而幸福地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世界和他所关心的体育事业。他无法亲眼目睹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成了这个107岁的老人。一个老人最大的遗憾。

中国篮球队主要人物_中国篮球队员介绍_篮球队员简介

病重期间,他始终相信自己可以等到2008年奥运会。 “我祖父去世前一直说要去北京看奥运会。”据老人后人介绍,他生前曾出现幻觉,感觉自己已经回到了2008年。“透析针挂了之后,让我带他去北京……”

将一生奉献给自己的职责

王耀东教授一生奋斗在中国体育事业的第一线。作为一名运动员,他为国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作为一名教育家,他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美德和行动可以作为激励后人的光辉典范。

中国篮球队主要人物_中国篮球队员介绍_篮球队员简介

在西北大学王建军教授所著的《王耀东传》一书中,他有这样的评价: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奉献人民,永不止步;

积极主动,吸收新知识,探索真理,永无止境;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实事求是;

尽职尽责,执着教学,有问必答,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 ◆ ◆ ◆ ◆

中国篮球队员介绍_篮球队员简介_中国篮球队主要人物

历经百年风雨,见证巨变,王耀东教授是中华民族近百年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也是中国百年体育和高等教育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信息来源/世纪西华大学《王耀东传》

图片来源/体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