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 这是徐小侠的第419篇原创文章

“广东足球70年文化展”自10月13日在天河体育中心亚运亚残奥会博物馆展出以来,受到一致好评。容志行、吴群力、麦超、彭德怀等广东足球名人卫国也曾到访。 参观支持并与观看展览的市民和粉丝进行交流。

吴群立足球培训中心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资料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

展览通过图片、视频、球衣、奖牌等方式展示广东足球70年来的发展历程。 许多明星和粉丝都为此推出了自己的系列。 李娜交换的球衣以及广州国家队队长吴群力代表中国队穿的球衣也一同展出。

吴群立足球培训中心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资料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

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资料_吴群立足球培训中心

文化展上,还有麦超1987年代表广东队夺得全运会冠军时所穿的球衣。事实上,当年夺冠后,麦超兴奋地将球衣扔到了看台上,一位粉丝得到了它。 32年后,球迷将这件球衣带到了一个展览。 他说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和麦超合影。

文化展实现了这位球迷的梦想,但麦超表示,他也实现了自己再次看到这件球衣的梦想。 球员和球迷为彼此筑梦,这不就是足球文化最精彩的价值吗?

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资料_吴群立足球培训中心

由于受到一致好评,展览将延期至11月底。 感兴趣的粉丝千万不要错过。

广东足球70年历程

回顾广东足球的发展史,有几件小事值得一提:

1、广州历史上第一个足球场在哪里? 越秀山? 东角场? 其实在沙面。

1858年,英法两国划定沙面为租界。 沙面的规划建设中,将河南侧的土地作为公共用地,沿堤规划了人行道、公园和运动场,其中包括广州最早的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

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_吴群立足球培训中心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资料

▲20世纪初的沙面

苏永顺等老一辈广州球员最开始是在沙地足球场上踢球的。 直到1906年,首届广东省大运会才在原清代武术场馆“东角场”举行。 那时,这里还只是一片空地。 直到1932年,才修建了400米的煤渣跑道和足球场。

第二,如今南征北战的广东球员屈指可数,尤其是在北方。 但最早一代的广东球员是“北漂”:其中成就最大的有陈福来、曾学林、冼迪雄、苏永顺、任稳根。

陈福来、曾学林、冼迪雄都参军并进入八一队,后来又入选国家队。 苏永顺、任稳根是两名广州人,1953年首届全国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表现出色,转入中央体校。 代表中央体校参加联赛。

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资料_吴群立足球培训中心

▲苏永顺

第三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广东第一支职业球队是广州队,即1954年6月成立的“中南白队”。1955年以“广州队”名义参加全国足球甲级联赛; 广东第一支省级行政队成立。 广东队是一支职业足球队,直到1957年才成立,当时称为广东青年队,主要由梅县球员组成。 也就是说,在广东足球中,先有“广州队”,后有“广东队”。

第四,广东足球的南派风格从第一届全运会开始就为人称道,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杨飞荪、程宏森、关惠芳、黄福孝,20世纪60年代的容志行、何佳、欧伟霆、陈锡荣。 20世纪70年代,顾光20世纪80年代。 明、吴群力、麦超、迟明华、赵大羽,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代谢雨新、彭卫国、彭卫军、胡志军等,都是一脉相承的。 他们脚下技术好,踢球时动脑子。 广东球员边锋方面也比较丰富。 如今的卢琳、陈志钊、刘彬彬乃至廖力生,依然能看到南方足球的影子,但他们的个人能力和基本功已经与前辈不可同日而语。

吴群立足球培训中心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资料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

▲1976年亚洲杯,广东有六名球员入选国家队,分别是:何佳(前排右一)、容志行(前排右二)、杜志仁(前排右二)左)、陈锡荣(前排左一)、关志瑞(中排左二)、蔡金标(后排右四)。

吴群立足球培训中心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资料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

▲1984年亚洲杯,广东有5名球员入选国家队。 顾光明(前排左一)、赵大宇(前排左二)、迟明华(前排右三)在决赛中首发。

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资料_吴群立足球培训中心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

▲1988年奥运会,广东选手郭宜军(后排左一)、麦超(前排中)、张小文(前排右二)首发。

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资料_吴群立足球培训中心

▲1994年广岛亚运会决赛,三名广东国脚区楚良(后排左一)、彭卫国(前排右二)和胡志军(前排中)首发。

从容志行、顾光明到郑智、埃克森

广东足球70年文化展,球迷们依然熟悉很多名字。 今天我们仍然在谈论智行风格,今天我们仍然怀念顾光明、赵大宇和彭卫国。 越怀念过去,今天就越无话可说。

此次文化展评选出70名广东足球运动员。 卢琳之后,上榜的还有:郑智、冯潇霆、郜林、张琳芃甚至艾克森。 广州恒大是广东足球70年发展历程中俱乐部成就的巅峰之作。 不过,确实,本赛季广州恒大注册的球员中,没有一个是广东籍的。

职业足球强调产地,这当然是一厢情愿。 然而,当广东足球人总结这70年的得失时,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如今的广东不但没有几个广东国足的球员,甚至连广东国足都很难找到?找广东教练和广东裁判。 ,这是整个广东足球界面临的问题。

从这70年的得失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早在1964年,广州当地主流媒体就已经发起了“广东足球为何经历如此坎坷”的讨论。 几位天才的涌现,一方面是青训上的井喷,另一方面也是一线队的大胆换血:

1969年,广东足球在文革废墟后重建,永志兴、杜志仁、何佳、欧伟霆、陈锡荣等球星登上历史舞台;

1980年,冼迪雄出任广东队主帅,一口气招募了赵大宇、麦超等16名青年队球员;

80年代后期的换血是以彭卫国、胡志军、黄洪涛等夺得国青联赛冠军的球员为蓝本。

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资料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_吴群立足球培训中心

▲1994年,彭伟国获得金球奖,胡志军获得金靴奖。

职业联赛开始后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国家原有的青训体系就被打破了。 此外,自90年代末以来,广东一线职业足球环境低迷,人才更加匮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广东球员缺乏成功与中国足球的衰落是相符的。 无论足球战术多么复杂,最终都要简化为最基本的个人技术和一对一能力。

广东球员曾经以脚法闻名。 容志行、顾光明、赵大宇、彭卫国,都有着自己的一技之长。 我们怀念那些具有鲜明特色的老一代球员。 他们的特点无非就是绝活,这是他们除了基本功之外最突出的方面。

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_吴群立足球培训中心_广东足球名宿吴群立资料

▲欧楚良

但如今,中国各级国家队几乎每场比赛都会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出现低级停球失误,甚至连基本的控球都做不好。 20年前,这样的脚法连广东队都进不了,但今天,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