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篮球职业化改革实施已经五年了。走职业化道路,对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高运动整体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男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五年的改革表明,篮球职业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篮球职业化改革才刚刚开始,仅处于起步阶段。自身市场发展尚不成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
1我国篮球职业改革现状
目前,我国篮球职业化改革正处于探索阶段,而女篮则刚刚起步。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和“金牌战略”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体育体制改革,以及篮球运动本身的发展,都要求篮球运动走职业化道路。所谓职业化,就是人们把篮球当作一个产业、一个职业。运动员通过从事篮球谋生,可以创造价值,让篮球逐渐走进社会。作为我国篮球运动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职业篮球俱乐部,由于是独立企业或者隶属于某个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成为独立运作、对自身负责的利益实体。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因此,利益主体要承受巨大的消耗,需要专业的团队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创造经济利益,完成自己的生产和交换过程。但由于运动员水平的限制,观众收视率低、经济效益低从事篮球相关职业,影响了我国篮球职业化改革的进程。另外,观众观看篮球比赛的消费属于娱乐消费,明显受到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总体来看,我国整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在消费结构中,实物消费占主导地位,娱乐消费占次要地位。因此很难形成价值补偿,从而导致我国篮球运动的职业化发展和价值化。补偿机制的矛盾一直困扰着我国篮球职业化改革的进程。
二、我国篮球职业改革面临的困惑
2.1 关于篮球俱乐部的所有权
中国篮球走职业化道路,必须建立与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这一新体制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符合篮球运动本身的发展规律。新形势下,我国涌现出不少篮球俱乐部,但俱乐部的管理经营权归谁、产权归谁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此引发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过去,各级篮球队主要受省、市体委领导。俱乐部成立后,如果还没有自主权,那么改革就是一句空话。目前,不少企业为篮球运动的发展投入巨资进行赞助,但这种投入绝不是无休无止的免费补贴。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地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效益,一个俱乐部如何管理,尤其是它的生存和发展,仅仅依靠企业投资是不可能长期生存的。它必须形成自己的“造血”功能。因此,篮球俱乐部的归属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2.2 关于篮球运动自身竞赛体系完善及配套工程问题
职业篮球俱乐部的组建和职业联赛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联赛体系和青训体系,以及健全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
2.2.1扩大比赛数量从事篮球相关职业,提高比赛强度
我国GCA每支球队一个赛季的比赛场次都在30场以下,而NBA则有80场以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能够增加比赛场次,势必会尽快加大强度,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水平。
2.3 关于引进外援
引进外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球队,提高自己的水平。当然,也会让比赛变得更加精彩,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新面孔、新技术、新风格,也给我们玩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受。挑战会给国内球员带来危机感,促使他们刻苦训练,培养竞争意识。但在引进外援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引进外援与培养后备力量的关系。这是篮球运动在真正职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引进外援并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手段。短期内只能解决某家具乐部球队的赛季排名问题,但无法改变我国篮球在国际赛场上落后的现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从事篮球相关职业,提供丰富、优秀的人才储备,提高我国篮球技术水平。因此,在引进外援时,一定要放眼更广阔的视野,着力培养小学、初中、篮球学校的后备力量。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篮球才有希望。
3 我国篮球职业化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3.1要以赛制改革为引领,借鉴欧美国家的有益经验,逐步完善职业联赛的各项制度,健全管理制度,使职业市场发展逐渐成熟。
3.2 设立后备人才培养配套项目
例如,俱乐部必须拥有二、三线球队,每年在适当的时间举办比赛、锦标赛或主客场比赛,建立最佳新人、最佳新阵容的评选制度,使其成为俱乐部的配套工程。联赛。这样,年轻球员就可以接受更多的训练,缩短成熟期,以便进入职业赛场后就能派上用场。
3.3 关于足球市场的培育
近年来,篮球市场不断向好。随着观众回归、教练回归,篮球市场日趋繁荣。要保持良好的势头,作为篮球市场的经营者,必须精心培育市场。不仅要营造良好的环境,还要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加上热情周到的服务,市场才能蓬勃发展。
3.4 狠抓篮球比赛质量
在改革篮球机制、逐步开放市场的同时,要狠抓篮球比赛质量,加强对球队、球员、教练员的专业教育。裁判队伍的发展必须跟上职业化的步伐,让比赛更好地体现职业足球比赛的风格,并积极开发相关产品,满足球迷各方面的要求,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使足球市场发展稳定、持续时间长。永不褪色。
3.5 培养明星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