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历程:从传播缓慢到有限推广的三个时期

1.第一期,1895年至1948年,为缓慢传播、普及时期,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5年至1918年,为初步传播阶段;

第二阶段为1919年至1936年的缓慢推广阶段;

第三阶段,1937年至1948年,部分普及阶段;

2、第二时期cba职业联赛对我国篮球事业发展的成效和问题,从1949年到1995年,为有限推进、停滞混乱、恢复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至1965年,普及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1966年至1978年,犹豫、迷茫时期;

第三阶段,1979年至1995年,恢复提高阶段;

3、第三个时期是1996年至今,即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篮球进入了总结经验、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攀登的新阶段。

详情如下:

第一阶段(1895-1948)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cba职业联赛对我国篮球事业发展的成效和问题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后,并未受到当局重视,没有得到有组织的传播和普及,基本处于自流状态。但由于篮球运动独具趣味性和健身性,还是受到青年学生自发的喜爱。经过近十年的传播,篮球逐渐成为20世纪初高校和中学的主要体育活动,并从学校引入社会,如:当时天津的南开学校、高等工业学校、省立一中;北京的清华学校、汇文学校、协和学院;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沪江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东南大学;苏州的苏州大学。 1910年,篮球在旧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上被列为男子表演项目,1914年第二届全运会上被列为男子正式比赛项目,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上被列为女子正式比赛项目。此后,篮球逐渐活跃于社会。如在华北等地区性体育项目,篮球也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男子曾10次参加远东运动会篮球比赛,并在1921年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获得冠军。此外,1936年、1948年,还派队参加第十一届、第十四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但均未能进入决赛。但这些对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936年奥运会期间,我国加入了国际篮联,篮球运动在我国更加受到重视,社会篮球比赛也比过去活跃起来。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在革命根据地,由于边防政府十分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篮球运动在广大群众和红军、八路军战士中更加普及。当时,由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英于1938年亲自组建的“战斗篮球队”和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东北干部为主组成的“东安篮球队”尤为引人注目,在国内享有盛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目的明确、纪律严明、战斗精神顽强、技术朴实、球风凶悍、身体素质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和战斗作风,给根据地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影响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地区篮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也成为今天我国军队篮球队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八一”男篮之所以长期保持全国一流水平,与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密不可分。他们中许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党政军各部门的高级干部,有的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先驱者和领军人物,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和篮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和日本占领区的篮球活动,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处于起伏不定的状态。1945年抗战胜利后,篮球运动更加活跃,特别是社会篮球比赛比以前更加频繁,天津、北京、上海、东北等地涌现出许多新的球队,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群众性篮球运动的普及,体育技术的迅速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阶段(1949-1996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举行的解放区运动会上,篮球被列为比赛项目。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天津两地大学生组队参加在匈牙利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获得第十名。从此,我国篮球运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发展和提高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部集篮球竞赛、社会群众性篮球活动、学校篮球教学、篮球科研、篮球基础理论为一体的中国篮球发展史。

为了加速我国篮球水平的提高,20世纪50年代初在北京成立了中央体育训练班篮球队。为了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加强国际交流,1950年12月24日,世界劲旅苏联队来访我国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昌、沈阳、哈尔滨等8个城市,进行了3​​3场比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篮球竞技水平的落后状态充分暴露出来。为了摆脱这种状态,我国主要管理部门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快专门队伍的建立,学习先进经验和先进打法,更新束缚自己的传统观点,积极参加国际比赛。经过短短一段时间,成绩斐然,战胜了多支欧洲球队。黄柏龄等优秀运动员的球技在中国篮球史上写下了辉煌的战绩。不久,各大地区都成立了篮球训练队cba职业联赛对我国篮球事业发展的成效和问题,篮球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第三个时期:CBA十年

1995年,在国家体委“坚持正确方向,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深化改革,发展体育”精神的指引下,篮球界坚持“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改革方针,抓住外资进入的机遇,与国际管理集团等外资合作,于1996年在举办全国甲级球队联赛的同时,举办了有前卫体育协会、吉林、北京体育师范大学(现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8个省市、部队和学校的球队参加的男子“职业化”篮球联赛,当时叫CNBA职业联赛。这是我国职业联赛的开端,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不久因故停办。此后,中国篮协决定进一步改革赛制,以全国男子篮球甲级联赛赛制为突破口,开始加快以产业化、职业化为主攻方向的篮球赛制改革进程。 1997年,国家体委成立篮球运动管理中心,迈出了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即正式将传统的甲级联赛更名为CBA职业联赛。通过九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篮球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初步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CBA联赛受到了众多篮球爱好者和社会的关注,新秀姚明、王治郅、巴特、刘玉栋、孙俊等的出色表现,扩大了篮球运动的社会化、人性化、科技化的影响力。巨大的篮球市场潜力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为其提供了有利的商机,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篮球加快职业化、产业化的新进程。CBA甲、乙级联赛赛事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树立形象、展示实力、拓展市场的新舞台。在赛制改革的引领下,许多篮球俱乐部纷纷成立,适应篮球社会化、产业化需要的俱乐部管理体制初步形成。篮球学校、训练中心、培训班等社会篮球形式开始出现。如1998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在企业支持下举办了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对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在学生中普及篮球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